● 撰文 丁海笑 ● 图片 丁海笑、芦涛 ● 编辑 杨莹
十几年前,南方文艺小城汕头就已存于我的旅行列表里。数次与它擦肩而过之后,我终于在2022年年初借访友之名来到汕头。比起岭南的浓墨重彩,汕头要显得清雅飘逸一些,城市的历史不长,文化积淀却相当深厚,潮剧、潮乐、潮菜荟萃,骑楼、旧址、故居林立,今年上映的两部电影《四海》和《暴风》都在这里取景,体现出这座城市可观的文化影响力。说起来,汕头与青岛堪称“夏日海滨旅行”的南北两极,二者都为较早开埠的口岸,有着厚重的历史与异国风情的建筑,并以丰富的美食与出众的海景为特色。但较之声名显赫的青岛,汕头作为旅游目的地似乎仍处在“犹抱琵琶半遮面”的阶段。我也趁机提早前来,感受这里的古中原文化遗存与别具一格的精致饮馔。 汕头的日常 工夫茶、长春酒、牛肉丸,汕头风味在南海沿岸诸多小城中显得悠然自得。支一张小桌,与二三好友街边饮茶;吹着咸湿的海风,感受南澳岛的薄暮时分;听着潮汕姿娘的喃喃细语,穿过墙壁斑驳的骑楼;当然还少不了品味正宗的潮汕美食——这就是我领略的汕头生活日常了。汕头的早晨像极了越南首都河内,骑摩托车穿人行道的姿娘(潮州话称女人为“姿娘”)横冲直撞,不住地喊着“向、向、向”,若不慎被撞,隔壁凉茶铺(包治百病)和医药局都可治疗瘀伤,若再喝上一杯“祖传咖啡”,顿时又筋骨活络了。白昼和夜晚的街上一样热闹,被不同的人群交替使用着,都很有意义。道旁的桉树、糖胶树和咸湿乍暖的海风也让我联想到越南街头的风情。我不由思忖,自己应该买上一双拖鞋,再骑着脚踏车闲晃一天,这才算得上入乡随俗了。所到之处皆是茶,茶香可驱蚊,这些汕头人坐着喝茶能坐一天,且一直在聊天,不知道在讲些什么。坐在百年骑楼的缝隙间饮茶,街道两侧的建筑都像是经历过战火的萨拉热窝一样古老而斑驳,茶水的味道似乎也因此更为醇酽。咖啡馆没几个,发廊倒是很多,开发廊的皆客家人。街上的招牌都是繁体字,小卖部的招牌上写着店主的名字吴建民,车行的老板叫作阿牛,茶楼叫作回头客,“富顺美发室”少了“富美”,则只剩下了“顺”。汕头多台风。朋友说,每当台风来袭,新闻报道中就会出现“铁皮屋在空中平移”“动物园的河马顺着水流越狱”“大如桨把的鱼鳍凸竖水面”之类的奇闻逸事。东南沿海一带都有不少自搭的铁皮屋,汕头与台湾隔海相望,两地铁皮屋的样式在我看来也颇多类似。南方人生猛,公交车的开法就更特别。有一回,我遇到一辆开往南澳岛的公交车,司机是位留着中短发背头、穿着道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