悲情悠悠的纳兰诗词之路

撰文 / 图片 吴涛

2024-03-04 11:21:04

7.jpg


纳兰性德,字容若,号楞伽山人,是清代初期的著名词人,有“宋后词家第一人”的美誉。他短暂的一生留下了350余首诗词,其中不少凄美的爱情诗和悼亡词成为世人传唱的名作;而即便是很多纳兰词的爱好者,往往也会忽略这位青年才俊侠义、豪迈的一面,他仗剑策马、巡视边塞的传奇经历更鲜少为人提及。当我们追踪他往昔的足迹,走上“纳兰诗词之路”时,诗人作品中苍茫壮阔的历史风貌似乎又重现在我们眼前。




古道历史


清顺治十一年(1655),纳兰性德出生于北京。他本名纳兰成德,后因避讳太子名而改称纳兰性德。他的家族属于满洲正黄旗叶赫那拉氏,父亲纳兰明珠是朝廷重臣,而纳兰性德自幼饱读诗书,文武兼修,17岁即入国子监,18岁参加顺天府乡试,考中举人,之后参加会试中第,成为贡士。

康熙十三年(1674),奉父母之命与卢氏成婚。

康熙十五年(1676),补殿试,考中第二甲第七名,赐进士出身,后授一等侍卫。

康熙十六年(1677),妻子卢氏难产去世,纳兰性德为她写了许多悼亡词。这一年他还多次随皇帝前往霸州等地出巡和狩猎,“感触风景,扈从山川,时复有作” ,写了不少作品。

康熙十七年(1678),纳兰随扈巡视南苑等近畿之地,写下多首诗词歌赋。

康熙十八年(1679),纳兰随扈到保定狩猎,途经西山大觉寺,作《浣溪沙》一首:“燕垒空梁画壁寒,诸天花雨散幽关。篆香清梵有无间。 蛱蝶乍从帘影度,樱桃半是鸟衔残。此时相对一忘言。”

康熙十九年(1680),多次随扈巡视京畿一带,并经营内厩马匹,常至昌平、延庆、怀柔、古北口等地督牧。

康熙二十年(1681),巡视京畿。

康熙二十一年(1682),皇帝东巡队伍从北京东直门出发,随行队伍中有纳兰性德和曹雪芹的祖父曹寅。出山海关时,纳兰性德写下名作《长相思》:“山一程,水一程。身向榆关那畔行,夜深千帐灯。风一更,雪一更。聒碎乡心梦不成,故园无此声。”纳兰性德在此行中随康熙帝到达了今天吉林省吉林市一带,并在《浣溪沙·小兀喇》等作品中记录了当地的特色风情。

最值得一提的是,这一年八月,纳兰奉旨“觇梭龙”,“觇”即侦察之意,“梭龙”是索伦,当时是生活在黑龙江边疆的鄂温克、鄂伦春、达斡尔等民族的统称。他这次去侦察黑龙江边疆情况,前后经历时4个多月时间,足迹竟然远至黑龙江以北的雅克萨。清代史学家姜宸英在为纳兰性德撰写的“墓表”中如此记录这次重要行程:“康熙二十一年八月,使觇梭龙羌。其地去京师重五六十驿,间行或累日无水草,持干粮食之。取道松花江,人马行冰上竟日,危得渡。”虽然行程艰辛,但是纳兰性德带回了许多词作,喜悦异常。三年后,康熙帝正是在他勘察过的这个地区发动了著名的雅克萨反击战。可惜的是,捷报传来时纳兰性德已经病逝,再也听不到这个好消息了。

康熙二十二年(1683)二月,纳兰性德扈从康熙帝和皇太后去往五台山,写下了名作《鹧鸪天》:“谁道阴山行路难?风毛雨血万人欢。松梢露点沾鹰绁,芦叶溪深没马鞍。依树歇,映林看,黄羊高宴簇金盘。萧萧一夕霜风紧,却拥貂裘怨早寒。”七月,他随扈巡视古北口,写下《台城路·塞外七夕》。

康熙二十三年(1684)五月,纳兰性德扈从康熙帝往古北口外避暑;九月,康熙帝下江南,纳兰性德以侍卫身份扈从,先后到达南京、苏州、无锡、扬州、镇江等地,写下一组十首的《梦江南·江南好》。

康熙二十四年(1685),纳兰性德于农历五月三十日溘然而逝,葬于北京海淀区上庄皂甲屯,年仅30岁。


2.jpg



古道线路


纳兰性德的诗词之路始于北京,远至东北三省,其中很多线路走的是清朝的古驿路。在这些古道中,目前黑龙江“黄金之路”的开发渐趋成熟,而从吉林乌拉(今吉林省吉林市)至黑龙江瑷珲(今黑龙江省黑河市瑷珲镇)的古驿道的保护开发也已经进入人们的视野。这条古驿道自1685年开始建设,全长约1700里,曾设置25个驿站,区域开发非常有价值,但是难度很大,如果不深入挖掘文化内涵,不开展跨省广泛合作,其最后结果恐怕会让人大失所望。基于此,笔者建议以纳兰诗词之路为线索,把这些珍贵文化遗产一起纳入“中华文明之路体系”。


3.jpg



古道撷珍


在纳兰性德的出生地北京和他曾游历过的东北三省,目前留有不少与他生平相关的古迹。


宋庆龄故居


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后海北沿46号的宋庆龄故居是北京的一座名园。清康熙年间,这里曾是纳兰明珠及其子纳兰性德的宅邸,乾隆年间则是和珅私宅,清朝末年又成为醇亲王载沣的府邸。此处的南楼是300多年前纳兰性德和朋友们吟诗作赋之地,留下过“正风雨,下南楼”等名句。园中的一株明开夜合树据说是纳兰性德亲自栽种。


纳兰性德史迹陈列馆


北京市海淀区的上庄乡有纳兰家族的祖茔,纳兰性德本人的墓址也在这里。此间的明珠花园、东岳庙、玉河桥、古井碑刻等古迹都与纳兰性德生平相关。当地曾设立纳兰性德史迹陈列馆,馆址目前为养老院。


上庄东岳庙


位于北京市海淀区上庄镇永泰庄村,其历史可追溯至唐代的上庄东岳庙,清代曾是纳兰家族的宗祠,现存为康熙五十九年(1720)重修的建筑。目前处于关闭状态。


乌拉街


纳兰性德名作《浣溪沙·小兀喇》中提到的兀喇亦称“乌拉”,即今日吉林省吉林市。兀喇有大、小之分,大兀喇为今吉林市之乌拉街满族镇,现有乌拉古城等遗迹,据专家考证,小兀喇亦在附近。 


叶赫那拉城


作为满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,吉林省四平市的叶赫满族镇是叶赫那拉氏的祖居地。这里的叶赫那拉古城景区吸引了不少游人前来游览。


5.jpg



古道美食


古代驿路沿途多有美食。东北三省古驿路的特色饮食有驿站马肉干、猪血、渍油饼、烧烤饼、米肠、小鱼疙瘩汤、砍刀面、荞面饸饹等;而纳兰家族在北京的祖居地上庄也有倒回皮等特色食品。


驿站马肉干


明清时期东北古驿站上著名的马肉干,距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,原料一般选用嫩江草原马肉,并按照站民传统配方精制而成。


渍油饼


渍油饼又称滋油饼,是黑龙江嫩江地区的一种驿站美食:以猪板油、白糖为馅,以面粉烙饼,做成的小吃高油、高糖,是名副其实的“热量炸弹”,但又非常符合寒冷地区民众的营养需求。


上庄倒回皮


所谓“倒回皮”,就是饭店上菜的时候连骨头带肉一起过秤,吃完肉,再称一次剩下的骨头,按吃掉的肉的重量算账。河北、内蒙古、东北等地都有这种吃法,其传播想必与驿路有关。北京市海淀区上庄乡有很多名为“骨头倒回皮”的饭馆,以棒骨、腔骨等食材为主打,很受食客欢迎。


4.jpg